自從二胎政策的開放,越來越多的家庭紛紛要起了二胎,而大部分能要二胎的家庭,而是很多想要二胎的夫妻,已經喪失了懷孕生產的能力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人類生殖特別規劃署的報告,世界范圍內不孕不育率高達15%-20%,中國不孕的人約有5000萬人。所以有人想到用“代孕”手法,來要一個孩子。
調查中,廣州高鷹代孕公司的負責人告訴廣州記者一個案例:王女士(女)與張先生(男)于1993年登記結婚,婚后夫妻感情一直很好,生意也經營有方,資產早已過千萬,共同生育的一個兒子也已成年。但讓王女士沒有想到的是,張先生近年來萌發了生育多個女兒的想法,由于年齡和身體原因王女士一直沒有同意,雙方因此事也多次發生爭執。兩年前,張先生不顧王女士的反對獨自前往廣州高鷹代孕公司,通過“借卵”、“代孕”的方式生下的女兒張孩子并將其接回家撫養,讓王女士更加難以接受的是,張先生已和廣州高鷹代孕代孕公司簽訂協議,后期還會用這種方法再生育數個孩子。絕望之下,王女士起訴至廬陽法院,要求與張先生離婚,并將張孩子判歸張先生撫養。
丈夫入獄,撫養權歸屬成難題
經法官多方了解,原被告均同意離婚,但對張孩子的撫養權雙方爭執不下。原來,2018年張先生因騙取貸款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五年,目前仍在監獄服刑,不便撫養孩子,他希望先由王女士撫養張孩子,待其出獄后再行協商撫養權變更事宜。王女士則認為張孩子跟自己無血緣關系,這個“代孕”孩子間接上加速了夫妻感情的破裂,明確表示不愿撫養。案件處理陷入了僵局。
變通處理,法官巧解撫養權之爭
雖然張孩子是在王女士與張先生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出生,但雙方并無血緣關系。結合多種因素,承辦法官認定張孩子為非婚生子女。關于撫養權歸屬問題,一方面張先生一直在監獄服刑,客觀上不具有照料孩子的可能性,另一方面暫時交由王女士撫養,存在情感上的障礙,也不利于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。經過多番走訪調查,承辦法官了解到張孩子長期與母親李女士生活,李女士目前身體健康且有穩定收入并愿意繼續照顧孫女。法官決定以此為突破口就撫養權歸屬問題與張先生進行溝通,最終促成原被告雙方達成調解協議,約定離婚后張孩子由張先生撫養,王女士不支付撫養費,張先生服刑期間張孩子由李女士暫時照顧。
法官釋法,法律空白急需填補
家事案件不單單涉及法律,更牽扯到親情、情感、倫理等。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和二孩政策的放開,藥物治療、試管嬰兒、人工授精等輔助生育技術解決了一些不孕癥患者的問題,但也隨著產生了一系列情感倫理、撫養權問題,給社會管理和家事法律帶來不小挑戰。